新御书屋 > 其他小说 > 舂夏散落文集 > 约十年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一)不准不开心
    石板桥下,小溪缓缓流淌,转动的水车轻轻溅起水花,洒落在路旁,微润着青石路面。林跟在遥的身后,贪婪地欣赏着古筑小镇的美丽,时时还不忘拿起相机拍下永恒的刹那。
    林像一只放飞的小鸟,被遥牵起的手还在不停晃荡。遥看看身旁经过的游人,回头温柔低语:“你不会安静吗?”林莞尔一笑,甩开被牵住的手,欢快的旋转在前方,沐浴在小镇的气息里,兴奋地对着遥呼唤道:“遥,我开心就停不了了!”遥宠溺的笑笑。他的笑仿若清晨里洒下的阳光,让林有些迷醉。
    穿过长长的竹林,林和遥驻足在古桥上。两岸游人嬉戏河边,热闹地氛围为夏日增添了另一道美,荡漾在水面的小船上还传来阵阵欢笑声。据说前两天的七夕好多人来到这里放河灯,那场面实在让人遐想:闪烁的灯光布满河面,在夜空里带着祝福静静飘向远方,那是经久弥香的画卷。
    遥倚靠着古桥,抽出一只烟点燃,用手拂了拂林被河风吹起的长发,情深意长地看着身旁此时快乐无忧的女子,他的眼光若有所思地飘向远方的风景。
    刚才还雨声沏沥,此时小镇已风平浪静,昏暗的乌云也渐渐散去,慢慢拉下夜幕的帘子。小镇上灯光渐渐亮起,林挽着遥的手臂,随他走向桥那头的酒吧。愉悦或是苦闷的心情有时都需要用酒来尽情释放。
    “‘一米阳光’,云南也有同名的酒吧,很喜欢,就这里吧。”遥不等林回答,已进入酒吧。遥爱酒,喜极了酒后微醉的感觉,飘飘忽忽,可以暂时将尘世的一切忧愁抛之脑后。酒吧是兰竹筑成,别样的格调,几根柱子矗立在中央,使楼格更显层次感。林和遥都喜欢亲近水,不用言语,他们便一同跟着酒吧老板往竹梯楼下走去。此时还尚早,酒吧里稀稀离离的只有几人,选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从这里望向河面,有种临架于河上之感,飘飘荡荡的样子。遥要了一打嘉士伯和一包爆米花,大有不醉不归之势,或是他早在来时就已看透林眼里的愁苦,要在这里陪她一醉方休,不是古人常常云:“一醉解千愁”吗?
    遥独爱嘉士伯,无论走到哪个酒吧,只点这种酒。他不单爱它酒质优良清爽,口感丰满顺滑;更极爱它的那句广告语:不准不开心。他佩服、仰慕“香港设计教父”陈幼坚在五十九岁的高龄还能有这样让人震撼的创作。一句“不准不开心”吸引了多少爱酒之人醉在嘉士伯的醇香里。
    一曲夜深风竹敲秋韵宛转悠扬,窗外夜色静谧。遥为林叫了一杯清茶,因为刚才林觉得胃痛。林早已忘却这件事,没想到遥还记得。林感动着遥如此细心的怜惜。在这样的音乐里,景色下,林再也掩藏不住的忧伤流于脸旁,紧锁的眉宇微动着,别过遥关切的目光呆呆地望着窗外。
    林从不知酒醉的滋味,有时也会听人说起,酒醉了思想是清醒的。所以她一直固执的认为,头晕晕的就是酒醉。等酒吧老板把酒拿到,林自斟酌了满满一杯,一口喝下,她真的想让自己在这样的景色下大醉一场,但自知自己酒量不错,要真醉应该挺难的。遥默不言语,静坐在对面,有些怒气袭击着他,他从不知林到底当自己是什么?知己?朋友?还是什么?他知道林总是在逃避着什么东西,他知道林是一个不喜欢面对现实的人,他也知道林心里一直是苦苦的,他更知道只要他不问,林永远不会告诉他。
    几杯酒穿肠过肚,林微微有了一些醉意,她想起遥曾说过“酒不醉人人自醉”淡然一笑,将杯中剩余的酒再次一饮而尽。
    “既然来旅行了,就放开怀抱,忘掉忧愁,不准不开心。”遥望着林有些润红的脸颊,忍不住说道。
    “不准不开心。”林迎视着遥的目光,自顾念着“不准不开心”好像所有的苦恼在遥的一句话里转瞬全消。有首歌里唱“有些故事不必说给每个人听,有些情绪是该说给懂得人听。”遥读懂了她。人生能遇上这么一个时时陪伴自己的知己足经。林抛去尘世的烦恼举杯与遥畅饮“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那晚,林和遥没有过多的言语,他们在酒杯里已经读懂了对方——“一米阳光”里,不准不开心。
    传说,在丽江的玉龙雪山顶上,常常在特别偶然的时间,才能看到有一米长的阳光照在上面,那场面非常宁静,非常壮美。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真正灿烂、终生难忘的爱情一闪即逝,正如这“一米阳光”般短暂!
    (二)含情隽永,最是两心知
    天微凉,林拿了件长袖,提上包走出了家门。
    林随意翻转着书架上的书,在书城里等待着遥。十分钟后,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她的视线,她的手机响起,任音乐震动,她轻然的往门口走去。
    “遥。”林叫了正在四处张望的遥。
    遥回过头,看到林,止不住的兴奋快乐,拉起林就往对面走去。他们约好了在对面的露天酒家吃饭,庆祝遥的作品获奖。
    两人在酒家坐定,服务员很快拿来菜单,遥叫了两瓶啤酒。
    林知遥身体不好,本想阻止遥点酒,但她知道遥是那样的极爱酒,更何况是在这个他最高兴的时刻。
    遥对着服务员指指点点比划了一阵算是点完菜。
    两人还来不急谈话,酒已拿上桌。林看着遥将酒杯倒满,喜逐颜开,端起酒杯:“恭喜你获奖!”林开心地仿佛是在庆祝的自己获奖一样。
    遥更是喜不胜收,有林的陪伴庆祝,快乐地心情完全洗去了他平日的忧郁,笑容里的底蕴十足像个娃娃快乐真诚的样子。林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快乐的遥,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没有忧愁,他是那样的开心动容。
    “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成功的,最开始我就知道。”林激动的说。
    “你怎么会知道呢?这次参赛的选手全是国际级的,竞争大的不是你能想像的。”遥疑惑的望着林。
    “因为遥在我心里是最优秀的!”林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多少回忆凝聚在这一时刻,在遥创作的那段时间,她默默地陪伴着他渡过的日日夜夜,与他一起细数了多少汗水滴下的日子。或许别人不懂,但是她懂,此次作品获奖对遥的意义有多大;她懂,当遥第一时间告诉他获奖的那一刻时的语无伦次包含了多少的激动和开心。所以她相信他一定会成功。
    听完林的话,读着林眼里只有他懂的目光,遥动情地俯身到林耳边低语:“我爱你!”林有些醉了,不到情深处,她知道遥不会说出这句话的。心里暖暖,傻傻地看着遥,在他的一抹柔情里,她想起了那句“含情隽永,最是两心知。”
    两人相视一笑,遥轻轻哼起那首:“真爱过才会懂,会寂寞会回首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遥柔情的歌声与林的笑声快乐地飘荡在那个酒家。
    此情景让人想起陈奕迅的那首歌:“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十年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后,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含情隽永,最是两心知。”
    (三)约,十年
    成都的盖碗茶。林记得十年前,她还常常随爷爷坐于成都的盖碗茶馆里。那时,五毛钱就可以在茶馆里坐一下午。十年后,爷爷已经不在了。林翻转着茶盖学着爷爷的样子,将茶碗里的茶叶拨向一边,然后用嘴轻轻的吹着,一股热气混合着袅袅茶香慢慢蒸发。
    周末,公园里人声鼎沸,一河边的茶馆几乎都是满堂,林和遥只能选了一个最角边的座位。公园里的树木甚多,刚好也是在夏季最繁茂的时候,遮遮挡挡也掩去了一大半阳光,在这样的情景里,摆上茶桌,倒上两杯盖碗茶,坐着两个年轻人,还别有一翻情素。林还沉浸在这样闲暇的氛围里,数着茶碗里的片片茶叶,心情淡然地就像眼前的这杯盖碗茶。
    遥忍不住打断林的心绪:“有机会带你去一个地方。”
    林抬起头,饶有兴趣地问道:“哪里?”
    “上次和朋友去吃饭的一个地方,很漂亮,很别雅。名字叫‘食書花园餐厅’。”
    “好有意境的名字,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林一直对那种环境优雅的地方特别感兴趣。
    “记得当时,我们刚进大门不远就走上一个长长的古筑回廊,回廊两边是种满荷花的池塘,满塘的荷叶倒印在水面很美”听着遥娓娓道来,林开始向往,真想立刻拉着林上那个地方去。
    “别激动,我一定带你去!”遥逗弄着,他最喜欢看她开心激动的样子。
    林的目光突然扫视到桌上刚才带来的矿泉水,伸手取过来拧开盖子,端过遥的那杯茶,缓缓将矿泉水倒入茶碗里。然后,俏皮地对遥笑笑:“遥,你尝尝!”
    遥端起茶碗,尝了一口,仿佛还有冰冻后矿泉水的余味,他对着林又是无奈又是微笑,心想着,十年后我还会不会记得在这么一个下午里,有一个这样傻瓜干了这么一件傻事呢?
    时间就这么流逝着,黄昏来临,公园的人群已慢慢散去,林和遥还舍不得离开,不约而同地想留在这里,在这样的河边赏赏月色。他们一起走向河边的凉亭,坐下。看着对岸的几个老人在比赛放着风筝,拂动的微风竟将几只五彩的风筝高高飘起,周围还有人不停欢呼着,好美啊。林有些看傻了,不由自主地说了句:“只缘身在此山中。”
    月光悄悄地照进了凉亭,洁白地月色洒落在两人身上,静静地像一层薄纱。遥用手机放起了那曲夜深风竹敲秋韵,乐曲在流动的水面上,在美丽的凉亭中,在微风带来的五杂馨香里,慢慢跳动飘扬。两人同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宛转的音乐,陶醉其中。
    “你到底还会给我带来多少惊喜和快乐呢?”林眼里闪着光芒,宛若夏天里的朝气,像淡然阳光,温暖闪亮——这是遥心目中的林。
    “你说,十年后,我们还会坐在这里吗?你说,十年后,我们还是这样的知己吗?如果十年后我们还跟今天一样,我就告诉你答案。”遥期待地、意味深长地连续问了三个十年后。
    林转动着思绪,注视着遥坚定地说:“我想会,我们约好,十年后,还在这个地方,喝茶、聊天、看月光。”
    “好!”遥迷人的微笑在月色里显得格外醉人芳香
    轻叹!
    约,十年!还在那“一米阳光”里,不准不开心。
    约,十年!同庆言欢“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约,十年!月色河边小亭前“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