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 其他小说 > 春日暄妍/袅袅春腰 > 春日暄妍/袅袅春腰 第81节

春日暄妍/袅袅春腰 第81节

    只是,太子殿下难免会因此而郁郁,好像他已使了八十分的力气,还只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接下来,他就要黔驴技穷了,实在不知还有什么手段,能讨得如太子妃这样的小娘子欢心。
    苦思冥想间,一行人已经将行至筵席上,只见千秋宴上人头攒动,宾客如织,恢宏巨大的灯树上的蜡烛影,幢幢地摇曳在两畔溪水中。
    筵席的列座就在溪水两旁,参差蜿蜒。茂林修竹掩映下,豪客无数,未饮先醉。
    这竟是仿佛从画里拓下的仿古曲水流觞宴。
    看来宁恪说,长安人喜好宴饮取乐,果真不是虚言。
    太子的位置在上首,背临一株绿柳,柳条纤纤,风姿绰约,几乎垂入案上的金杯里头。
    宁烟屿带师暄妍前往入座,这时,有宾客上前,一一向太子行礼。
    但因是家宴,大家礼数也并不甚多,便都尽数入了座位。
    师暄妍的小手被宁烟屿严丝合缝握着,能感觉到,少女的掌心湿漉漉一片,他侧眸,看了一眼师暄妍,目之所及,倏地一停。
    师暄妍也察觉到了他的眼神变化,愣怔地顺着宁烟屿视线看去,只见群贤列坐其次,一行行衣着华贵的男人之间,有一青年,犹如众星捧月般出现在筵席上,身姿端重,磊磊若岩,双眼烂烂如电,流转光华。
    不知此人是谁,但师暄妍肯定,宁恪看的是他。
    而这人,也举匏樽回以视线,眼底笑意泛滥,但那种未必是发乎于真心的笑容,只让人觉得凉薄。
    “他是谁?”
    师暄妍好奇地反捏了下宁烟屿的指骨。
    他偏过视线,轻笑道:“一只臭虫罢了,师般般,见招拆招了。”
    第64章
    宁恪对那人抱有敌意。
    师暄妍敏锐地察觉到了, 她好奇那人是谁,以宁恪的性子, 对人喜怒如此形于色,毕竟少见。
    那人已经举着金樽徐徐走近,眉眼挂着笑意,双眸内勾外翘,有狐狸眼的滥滥风情。
    袍服迤逦,紫衣乌发,来人生得十分文弱俊秀,但举手投足间, 又见武将的飒爽磊落。
    虽不能比太子殿下,但在长安,也算得是少见的美男子。
    如不是宁恪讨厌他,连师暄妍也几乎要以为, 这人是个不折不扣的谦谦君子,可见一个人的皮相能有多迷惑人心。
    师暄妍刚对此人有了第一印象,那人举樽便道:“今日只是家宴, 那便要恕郑某对太子失礼了。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妃。”
    宁烟屿巍然不动, 任由那人自来熟地举樽一饮而尽, 脸色寒漠,并不曾理睬他。
    师暄妍看向宁恪,他察觉到小娘子打量的目光, 终于偏过侧脸, 少年男子的面容更为出挑, 轮廓深邃,颌骨分明, 如刀戟般锋利,更有不属于这个年纪的男人的沉稳之气,总之师暄妍看着,就更觉得英俊。
    他道:“行辕的汤泉池去祟气好像有奇效,孤但凡沾了晦气,总爱去泡一泡,太子妃也可以试试。有些污言秽语,腌臜之人,莫听莫见为妙。”
    宁恪从来不会如此讥讽一个人,师暄妍再度察觉出,太子殿下对这个郑姓郎君,是真的很不中意啊。
    也不知这位郑姓郎君,从前是于何处得罪过太子殿下。
    郑郎君被反唇相讥,眼底的笑意果然散尽,阴郁了几分,他沉着脸色,打量起了师暄妍,又道:“这就是妨害了太子殿下的那位天煞妖星,是殿下命中的劫难?当真是——”
    “郑勰,”太子语调森然地打断了他的话,524九081九2“孤劝你慎言。”
    师暄妍心头怔忡,郑勰说这样的话,已经很是不把太子放在眼底了,难怪宁恪生怒,就连她听了“天煞妖星”之类的胡言乱语,也忍不住怒上眉梢。
    看着佳人罥烟如黛,腮若桃花,端丽的容颜染上了几分薄怒,更添了楚楚秀致,全是为自己一言之故,郑勰得逞了,便也再不觉得太子的话刺耳朵,他风度翩翩地作揖,赔罪道:“小可失言,太子妃勿罪。”
    起身时,他又道:“在下郑勰,是郑贵妃的内侄,故此也受邀出席大长公主的寿宴。”
    这人真不讨喜,师暄妍一眼都懒得施舍给他,她对宁恪这些拐着十七八道弯的亲戚都很不了解,但夫婿讨厌谁,她就应当同仇敌忾,也不给这姓郑的一点好脸色。
    郑勰看出小娘子卫护自己夫君,也不再自讨没趣,揶揄完师暄妍后,他便又回到了人群中,继续享受他的众星簇月。
    也不知道那般讨厌的一个人,缘何会获得众多拥趸。
    师暄妍倾下眸光,将身子向宁烟屿挨近一些,幽幽曼言:“他是谁啊?”
    宁烟屿尝了一点味道偏浓的果酒,对她道:“郑贵妃的侄儿,小时候,也与我一起在修文馆听学,长我几岁,同你那个表妹差不多,好给人使绊子施毒计,我小时候身子不好,打不过他,被他折腾了两回。”
    太子殿下幼年体弱,简直弱不胜衣,人又生得矮小,常年走路都是病歪歪的,风一刮就倒,看起来很诱人欺负。
    郑勰大他六岁,站直身体来,约莫有小太子两个长,为人又病态阴毒,处处暗中刁难于他,因此颇受郑贵妃的喜爱。
    在郑贵妃的认知里,凡是能令太子宁恪不快活的,都是菩萨般的好人,何况是她的内侄子。
    郑勰读书也确有几分天赋,年幼时颇受太傅赏识,可惜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面对郑贵妃的宠溺不倦,郑勰为人愈发狂狷放肆,读书日渐懈怠,反倒沉湎起了声色犬马,十三四岁时便玷辱了宫人,被阿耶一气之下发落回家了,再也没来过修文馆。
    太子娓娓道来,“后来他投了金吾卫,不巧遇我十六岁上收编北衙军,将金吾卫也并入北衙军籍,这人就顺理成章地到了我的麾下。”
    师暄妍想到宁恪那睚眦必报的性子,好奇地道:“殿下没报仇吗?”
    宁烟屿便对她高深莫测地笑笑,露出“知我者般般也”的赞许:“他那些阴招我是学不来,不过来来名刀真枪,把他打得心服口服罢了。近两年不见,他又开始嘴贱,大抵是忘了孤当初是如何把他打得满地找牙的,你看他如今伶牙俐齿,可仔细瞧,他那颗门牙是后来补的,原来说话漏风。”
    “噗嗤。”太子妃一个没忍住,笑得差点儿伏在太子殿下的身上。
    筵席快开了,他们这厢说着话,引来了不少人主意,宁烟屿将双臂扶住师暄妍柳腰,稳她在猩猩毡铺设的弹花垫子上,凑近一些,道:“师般般,有人在看我们。”
    他是太子,一言一行自然都颇受瞩目。
    师暄妍也察觉到了,自己笑得花枝乱颤,属实喧宾夺主不成体统,眼见齐宣大长公主快要入场了,她也忙恢复正襟危坐,轻轻一咳,稳住心态。
    郑勰也到下首对面入了座,虽与众人谈笑应付着,一双狐狸眼却频频地斜斜朝着太子这席飞来,关注着这里的动静。
    众人山呼间,齐宣大长公主出场了,师暄妍打起眼帘,瞧见大长公主今日身着品月色墨竹纹长袍,装扮清雅,但难掩雍华之气,于八名女史的打扇拥簇下,肃容振袖出场。
    “今是家宴,来者是客,不必拘束。”齐宣大长公主待人接物一直都很和蔼,与她外表的霸气侧露大相径庭。
    长公主发了话,家宴上又恢复了和乐热闹。
    齐宣大长公主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酒过一巡,园林中忽然燃放起了烟花。
    璀璨的焰火一簇簇喷薄举向天幕,訇然迸裂开,又星零如雨地坠落,划入长夜。
    师暄妍也在仰目看那盛放的焰火,火光在少女漆黑清亮的瞳仁间跳跃,像极了深海之中鲛人闪烁的鳞尾,卷起星辉的斑斓。
    盛大的焰火,将千秋宴的热闹气氛推举向空前的高潮。
    如此盛世,怎能不令人心血来潮?宾客酒醉也,诗兴大发,当即挥毫泼墨留下一篇颂圣诗来。
    待焰火停歇以后,师暄妍扭转花面,有些口渴,伸手去提壶,只见宁烟屿面前的酒都喝完了,涓滴不剩,她呆了一呆,看向太子殿下,压低喉舌,发出闷闷的低音:“宁恪,你怎么喝了这么多?”
    宁烟屿呢,觉得自己也实在不像个气量正常的男子,她适才在看烟花,看得很专注,而他在看她,看得也很专注。
    他在想,他几时能让太子妃这样专注地看一看,再被她亲一亲,抱一抱,主动往怀里钻一钻,就好了,可这念头不能有,一有,他便感到无比的沮丧和怅然,太子殿下一时没能忍住,便借酒浇愁起来,推杯换盏之间,这酒壶便见了底,再也倒不出一滴来了。
    齐宣大长公主留意到了他们这一席的异常,便吩咐在旁下人,为太子多添一壶酒。
    宁恪重新得了一壶酒,他又要品尝,可师暄妍害怕他醉了,急忙伸手去制止,低声告诫道:“宁恪,别喝了。”
    若是醉了,在筵席上出了丑,不是让郑勰之流看笑话么。
    宁烟屿挑起双眸,昔日清冷的眼眸因染了酒意,显得分外清澈。
    “师般般,我没醉,就算醉了,你放心,我酒品颇好,从不惹事。”
    师暄妍不信。她也没见宁恪喝醉过,若是醉了,他一个沉甸甸的大男人,要人搬回去,实在很不方便。
    她甚至现在都感觉到,宁恪像一根细细长长的柔弱蒹葭,随时都有被风拂倒的趋势,她只好绕过他的腰,从底下藏匿在黑暗中的不可见之处,环绕住宁烟屿的腰身,勉强帮他稳固身形。
    同样薄醉的郑勰,却在众目睽睽下,举着金樽,缓步越众而出。
    筵席上舞姬止了衣袖,似柔弱的蒲草分向两畔,郑勰越过一幅幅明媚如火焰的石榴裙,来到齐宣大长公主面前,青年人眉目若雪,缓缓往下行礼。
    齐宣大长公主道:“可以明言。”
    郑勰颔首称是,面带微笑地说道:“小侄不才,斗胆向齐宣大长公主引荐一人。”
    郑勰一语,满场肃静。
    其实齐宣大长公主虽为长公主,但多年来并不曾招募门客,大长公主唯一的癖好,便是替人拉纤保媒。
    所以郑勰要替长公主引荐何人,是要替那人做媒的意思?
    师暄妍扶着醉得如嵯峨玉山之将崩的太子殿下,也不禁眸光凝定。
    好在怀中的太子殿下的确如他所言那般酒品良好,便是有些醉了,也不吵不闹,只安静靠在她的身上,均匀地呼吸着。
    那兰草的芳泽一绺绺直往她雪颈里钻,温热,乃至有些发烫。
    少女的面颊早已被熏出了淡淡藕花红。
    她想看看那郑勰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齐宣大长公主见他卖了一个关子,也不免好奇:“你要引荐谁?”
    若说替人做媒,她是千百个乐意,但若说给人指点前程,过明路,通气,把人推介到谁人帐下,那不是她这个文公主应当做的事。
    众所周知,她齐宣从不过问朝政。
    郑勰颔首道:“侄儿年前,曾路过江都翠屏县,此县不幸遭遇百年一遇的雪灾,道路皆被冰封雪掩,屋墙倒塌,损毁过半,翠屏县百姓民不聊生,无处栖息,险些就要冻毙于风雪中。虽有上下官吏极力抢险,但奈何手中无银,无法采买,眼看这百姓就要挨饿受冻,死伤遍野。”
    齐宣大长公主喜好礼佛,是个慈悲为怀的人,虽不过问朝政,但听郑勰说来,也不禁甚是可怜百姓,眉梢轻皱,急忙便道:“可知后来?”
    郑勰叉手道:“这翠屏县中,正有一人路过此地。当时在下与长随等三人盘桓县中,无处栖身,眼见七个村庄都被风雪淹没无处安身,也于事无济,却见一女中豪杰,带领村民抗灾救险,于风雪中救出了十数条人命。她也是金钗身,生就柔弱,但买下了县中最大的客栈,让村民暂住,还设粥棚,救助县城中损失惨重,无力维持炊爨的百姓,更捐出了当时身上所有钱物,襄助县丞重建翠屏县。如此巾帼英雄,郑勰不忍见明珠埋没。”
    齐宣大长公主听明白了,她颔首表示赞许:“的确是心地良善,大义为先的小娘子,能急人所急,救助百姓,单就这一点,便已是功不可没。不过,这样的女子,该由圣上嘉奖,你何故将人引荐给我?”
    郑勰道:“圣人已嘉其为翠屏县君。不过可惜,此女出身于商贾,乃为末流。”
    齐宣大长公主更加明白了,郑勰只怕是,要请求自己,以大长公主身份,为翠屏县君说一门好亲事。
    她问:“那娘子,年方几何了?”
    郑勰回话:“回大长公主,此女年方十七,正与太子殿下同月同日同时而生,诞于元始七年,说来极巧——”
    郑勰终于图穷匕见,露出了他今日藏于身的锋利爪牙,目含笑意,望向上首正维持着宁烟屿身形不动的师暄妍。
    师暄妍胸中一动,错愕地抬眸,与郑勰笑容阴冷如毒蛇吐信般的目光对视上。
    那人接着说道:“正与太子妃,同时降生。”
    漫长寂静。
    郑勰突然把话扯到太子妃身上,必有深意。
    众人都在思忖那股深意。